
作为两部曾风靡全球的现象级美剧,《老友记》和《生活大爆炸》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,大家对它们的印象深入人心。记得大学时,每次上英语课,老师都会放一段《老友记》的片段,甚至将它列为教材,大家都笑得不亦乐乎。
但是,这两部剧究竟哪一部更好呢?经过网上的许多分析,普遍认为《老友记》更胜一筹。《老友记》被誉为“永恒经典”,而《生活大爆炸》则总是被戏称为“差点火候”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看完下面这五个扎心的原因,你就能明白了!
自1994年《老友记》播出以来,这部剧经历了十年六个主角的成长史,像一瓶陈年老酒,越久越香。它不仅见证了美国90年代的文化变化,还陪伴了一代人从青涩走向成熟。而2007年播出的《生活大爆炸》虽然因“科学宅男”的设定迅速走红,但其笑点高度依赖于物理学梗和极客文化。对普通观众来说,这些内容就像是“听不懂的冷笑话”。
展开剩余78%比如,谢耳朵常常甩出“弦理论”、“薛定谔的猫”等专业术语,很多观众只能和佩妮一样一脸懵逼,难度系数太高。相比之下,《老友记》的剧情贴近生活,能够引起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共鸣,经典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耐看。
《老友记》中的六个主角,分别是咖啡馆的服务员、古生物学家、厨师、会计、按摩师和三流演员,简直就是“纽约打工人图鉴”。瑞秋的职场挣扎、罗斯的离婚阴影、钱德勒的自卑,每个人的经历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,仿佛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而《生活大爆炸》的四个高智商、低情商的科学家,常常谈论量子力学,连恋爱都要靠数学公式来计算。虽然这种设定有些冷幽默和新鲜感,但他们并不是普通人,观众很难和他们建立共情。
试想,我们这些普通人,谁会在日常生活中讨论“邻居家每天都在聊暗物质”?你可以模仿瑞秋辞职去追求梦想,但如果学谢耳朵去怼人,你很可能立刻失去朋友,孤单一人!
《老友记》中的女性角色都各具特色。瑞秋从“娇气富家女”逆袭成时尚女强人,莫妮卡凭借强迫症成为米其林级厨师,菲比则用她的古灵精怪治愈身边的每个人。这些角色非常立体,展现了不同的个性。而《生活大爆炸》中的女性角色则显得有些单一,佩妮12季都在“花瓶邻居”的角色中游走,职场经历从服务员到医药销售,但形象依旧是“胸大无脑”。艾米更是前期被塑造成“女版谢耳朵”,穿衣土气、情商低,直到后期才有了一些“人性化”转变。这样的对比,结果显而易见。
此外,从当下观众的审美来看,谁还喜欢看“科学家一定要邋遢,美女一定傻白甜”的刻板印象呢?《老友记》的笑点更接地气,比如罗斯的“Wewereonabreak!”(我们在冷战!)、乔伊的“Howyoudoin’?”(搭讪神句)。这些幽默更贴近生活,也简单直接,适合全球观众,传播性更强。而《生活大爆炸》则像是“科学段子大赏”,谢耳朵的“Bazinga!”(逗你玩!)、霍华德的“妈宝男”梗虽然搞笑,但难度太高,很多词汇并不广为流传,属于小众笑点。观众吐槽:“为了理解一个笑话,我得先百度‘希格斯玻色子’!”
因此,这种需要额外“烧脑”的笑点注定只能吸引小圈子的人群,而不能掀起大规模的浪潮。毕竟,看剧的目的是放松,谁愿意在消遣时还要动脑筋呢?
《老友记》诞生于黄金时代,六个普通人的友情、爱情、职场困境,精准击中了90年代年轻人内心的迷茫。而《生活大爆炸》凭借“极客文化”的风潮,以“科学家也能搞笑”的设定吸引观众。可惜的是,后期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,强行让谢耳朵结婚、霍华德变暖男,反而失去了“科学宅”的灵魂,变得有些不伦不类。
经典的魅力不在于它一定要迎合每个人的口味,而在于它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让人们难以忘怀。我们对《西游记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和《红楼梦》的经典印象至今难以释怀,而对后期的翻拍却总觉得难以下咽。经典不等同于“爆款”,它是时代的共鸣,是时间的考验。
《生活大爆炸》虽然出色,但它更像是“科学宅的乌托邦”;而《老友记》则通过六个普通人的十年,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与挑战。正如网友所说:“《老友记》是生活,《生活大爆炸》是科幻片。”因此,谈论经典时,谈的不是“谁更搞笑”,而是“谁更像你我”,真正贴近生活,才能引发更多共鸣,成为永恒的经典。
发布于:山东省Powered by 凤凰平台1800返点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